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莆田市博物馆围绕“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在一楼精品厅会议室,邀请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作《太平洋视野下的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探索》专题讲座。南岛语族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跨地域族群,覆盖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有近4亿人口。平潭,则被称为南岛语族“起锚之地”,是史前大航海的摇篮,也是福建史前海洋文明星火的肇始和传播之地。范院长从“南岛语系与南岛语族、太平洋视野下的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探索、遗传学视角下的南岛语族考古起源研究成果、平潭南岛语族研究新进展”四个方面,立体阐释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引导我们领略中华海洋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认识南岛语族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起源与扩散历程、福建与南岛语族起源等方面的历史、现实和国际意义。同时,范院长分享了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壳丘头遗址公园建设和各类基地建设案例,为博物馆职工开展相关工作开拓思路、提供借鉴。
在二楼中庭,作为莆田市博物馆和城厢区太平小学共建项目,“述莆仙风华 展桃李气韵”暨第七季小小讲解员决赛也火热进行。历经初赛、复赛的15组选手在决赛舞台上各显风采。评委老师和热心观众在观众席上认真聆听,参赛选手亲友团在舞台下助威呐喊。
决赛现场,小小讲解员解说了《端午》《元宵》《兴化米粉》《送秋》等,童颜亮相、童眼视角和童言解说别开生面,快板、赞句、莆仙方言、英语等多形式加持令人耳目一新,搓汤圆、包粽子、做米粉、闹元宵等情景演绎拉满氛围,独立讲解、同学组合、全家齐上阵各有千秋。其中,还有木兰溪“变害为例、造福人民”治理历程的生动演绎,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重要理念,助推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本次比赛历经3个月,54组选手经历海选、复赛、决赛,最终产生金牌讲解员5组、银牌讲解员4组、铜牌讲解员6组。莆田市博物馆和太平小学领导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
而在二楼文创空间内,“玩转竹节人,乐趣无穷多”手作体验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台上为学生们示范如何巧妙地在竹节和纽扣之间穿引透明鱼线,使其成为竹节人的“筋脉”,让散落的竹节变成一个立体而灵活的竹节人。学生们认真观摩,虚心请教,模仿着他的手法制作竹节人。经过学生们的一番努力,一个个构造精巧的竹节人“活”了起来,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要比试比试谁的竹节人更厉害,在台子上打起了擂台。随着手中的丝线一松一紧,竹节人灵活地摆动,“战场”好不激烈!学生们酣畅淋漓地体验了一把斗竹节人的乐趣。
通过制作和玩耍竹节人,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体验传统手工艺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有助于传承和推广这一传统非遗艺术形式。
同时,二楼雷锋站旁俞氏传统木刻雕版印刷现场,市民朋友在博物馆志愿者指导下,完整体验了上墨、匀墨、铺纸、印刷、起纸等传统雕版印刷流程,成功解锁莆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乐趣,探寻莆仙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