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由福建省文物局和莆田市人民政府主办,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莆田市博物馆、莆田市非遗中心协办的“国际博物馆日”福建主会场启动仪式在莆田市博物馆举行。活动邀请省文物局、莆田市政府、省直各文博单位、各设区市文旅局(文物局)、平潭综合试验区旅游文体局,景德镇市非遗中心,各设区市博物馆,莆田市各县区(管委会)文旅局等单位参加,并特邀莆田市、景德镇市非遗大师代表共同出席了启动仪式。
会上,陈惠黔副市长对2019年全市博物馆的整体运行情况做出总结:莆田全市共7家博物馆,其中2家国有博物馆,5家非国有博物馆,全年共推出基本陈列14个,临时展览66个,各类社会教育活动96场,参观人次达345.9万。同时强调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记录并标志着文明发展的进程和水平,塑造并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形象,莆田各博物馆应逐步实现综合运用,满足文化展示、研学教育、市民休闲等多样的社会需求,让博物馆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保存者、记录者、见证者、参与者。
接下来,由台上领导嘉宾为入选国家文旅部2019年春雨工程项目——“莆田市博物馆小小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的优秀志愿者代表颁奖。
由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惠黔为木兰溪流域考古调查队授旗。
由徐国雄、陈彧君两位画家分别向莆田市博物馆捐赠焦墨山水画《故园寻梦》、彩墨山水画《壶山兰水》和宣纸水墨画《松香图》,市博物馆馆长游国鹏接受赠画,并向徐国雄、陈彧君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仪式最后,由省文旅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致辞,他以万寿岩热为例,指出博物馆热潮的背后是国家对博物馆的高度重视,彰显的是国家的文化自信;是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体现的是社会各界文化信仰、文化认知、文化素质不断的提升,这些也是文博同行们合作努力的结果。福建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大省,是一个文物丰富的大省,也是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大省,全省现有139座博物馆,收藏着国有的文物76.9万件。今天作为“5·18国际博物馆日”福建主会场的莆田市博物馆,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先后投入建设资金4个多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和现代化的博物馆,是全省博物馆建设的典型缩影。
傅柒生局长强调,博物馆作为致力平等、包容多元的圣殿,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不能再局限于物的收藏、维护和展示,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公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新期待;要秉持习总书记指出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重要论述,在国际交流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好作用,贡献智慧和力量。
仪式结束后,由傅柒生局长带队,参观在莆田市博物馆一楼展出的莆田木雕、闽赣两地瓷器等非遗文化,并现场体验雕刻、茶道等特色工艺。
18日下午,在市文旅局领导的陪同下,各与会嘉宾参观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兰陂及绶溪公园、延寿桥等文物保护单位,共同见证莆田人民在习总书记领导下,通过源头保护、全流域综合治理和实施防洪排涝工程所取得的生态文明建设阶段性成效。围绕生态治理工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先行先试的改革魄力和其治水过程中的智慧、担当,为创新博物馆,活用文物,发展多元化文化起到先行的引领作用。
此次活动,莆田市博物馆围绕着国际博物馆日“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的主题,用活用好福建这个主会场,举办系列精彩活动,既有众彩纷呈的地方文化特色陈列展示,更有千年国际官窑盛世,木雕瓷器艺术展展览现场,邀请闽赣两地木雕瓷器、非遗大师进行技艺展示,并开展莆田传统美食制作和体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博物馆进一步深入广大市民群众,激发公众参与意识,提升公众文化修养。(莆田市博物馆 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