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荔城黄石中心小学校园内热潮涌动,由莆田市博物馆、福建省志华根艺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薪火相传 放飞梦想”馆校共建大思政课活动圆满举行。这场融合红色文化、非遗技艺、科技体验的沉浸式实践课堂,吸引了400余名师生热情参与,让思政教育在互动体验中绽放光彩。
互动体验探索——解锁文物精品,莆博寻宝互动。在多功能教室里,讲解员郑绵绵带来了《木雕传福韵 灯火照古今——从莆田木雕文物和元宵习俗看福建“福”文化》讲解。该讲解曾参加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福建主会场系列活动之福建省讲解大赛,并获总分第四名、二等奖的佳绩。郑绵绵借助馆藏一级文物金漆木雕人物龙纹桌灯和硬木透雕漆金菓盒,透过莆田元宵习俗,不仅细致展现了莆田木雕“精微透雕”的精湛工艺,而且通过器物上的精美纹饰与文化符号,串联起莆田元宵习俗的千年传承,勾勒出福建人民对“福”文化的世代守望。两件静默的文物化作文化纽带,将福文化宣讲引入校园,引导师生深入理解福文化的精神内涵,拉近师生与文化瑰宝的距离。
随后,同学们通过触摸屏动态展示的精选馆藏文物进行趣味寻宝活动,将传统的博物馆参观变得趣味十足,吸引同学们参与到对莆博文物的探索中。寻宝过程中,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将文物图形图像任意放大、缩小,720°全方位旋转,近距离观看文物的各个部位细节,穿越时空与历史互动,营造“上手观赏”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体验,在寻宝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莆仙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非遗技艺传习——触摸千年匠心,感受文化温度。指尖芳华 一眼千年——馆藏珍品文创手作现场人气爆棚。活动以创意黏土雕塑的形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馆藏的东周双目纹弧形铜镢这一珍贵文物的造型特点与历史文化价值。在老师指导下,揉、捏、塑、刻,将平凡的黏土化作生动的人物“木兰酋长”卡通形象。指尖与黏土的互动间,古老历史化作掌中萌物,大家不仅掌握了基础黏土雕塑技法,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学生对莆仙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
艺脉相传承匠心,作为带有“莆”字的、具有全国唯一性的莆田非遗项目,莆田俞氏雕版印刷传承了福建刻书的精湛工艺。在俞氏雕版印刷体验区,同学们轻轻将宣纸覆盖其上,刷墨、轻按、揭纸,一张带着淡淡木香的“莆田印记”便跃然纸上。墨香与木纹的交融中,这场穿越千年的非遗魅力,让地域文化基因在实践中悄然扎根。
放飞青春梦想——科技赋能教育 赓续红色血脉。天空之城无人机(正大睿博)带来科技感十足的“仰望天空 放飞梦想”无人机放飞。当科技遇上教育,随同无人机一同放飞的,还有同学们的青春梦想、翱翔未来信心。
在黄石中心小学的操场,《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专题展》通过图文展板串联起党在香山时期的自我革命历程。序篇“党对自我革命的探索与实践”揭开历史帷幕,“立好规矩 进京‘赶考’”“从严治党 香山答卷”“凝聚民心 汇聚力量”三大篇章,通过珍贵史料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感悟“进京赶考”的清醒与坚定。让红色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摸、能共鸣的精神火种。
未来我馆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让更多博物馆资源走进校园,以文化人、以史育人,让中华文明的薪火在青少年心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