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疫情阻隔了大家来莆博的脚步
但无法锁定大家欣赏的目光
我们的“云展览”同样精彩无限
并将零距离陪伴大家
上期青花瓷展——“官民并进 雅俗共赏”我们一起欣赏了明末清初的青花瓷中常见的器型及传统民俗图案,而这期“言必有意 意必吉祥”为大家带来的是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中常见的器型及传统民俗图案。
本期展览将为大家解析清三代时期青花瓷瓷器中蕴含的文化故事,带大家一起感受清朝繁荣时期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强烈的精神依赖。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执政期间,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人口大量增长,加之皇帝对瓷器的喜好,由此写下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页。这一时期青花瓷制作技术高超,图案精细华美,青花图案题材表现广泛,在主题思想上表现得更加现实化、生活化,如追求读书入世和高官厚禄的封建文人思想,通过历史故事而告诉统治者要善于挖掘人才和追求平凡的常态意象;崇尚自然的隐逸思想,百子婴戏的康寿心愿以及日常劳作的生活场景等,多体现“多子多福”、“香火绵延”、“人丁兴旺”的生育价值观,充分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与对家族兴旺发展的美好愿望。
清康熙 青花魁星踢斗三足筒炉
口径:13cm 底径:12.2cm 高:10cm
直口,筒形至底略收,底呈三足。绘丑八怪样的“鬼”脚踢盛量粮食的“斗”,使抽象的“魁”字象形化了。加上天上的北斗星,鬼子高举的笔和手中托着的科举幸运者的花名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魁星踢斗”图。魁星,寓意高中榜首,独占鳌头。
清康熙 青花八仙人物对杯(配底座)
口径:9.8cm 底径:4.8cm 高:5.7cm
杯敞口微撇,深腹,腹下微敛,圈足,足内有青花双圈“大明成化年制” 六字楷书款。
杯心双圈内绘寿星与仙鹤纹饰,杯外壁一周绘青花八仙人物纹饰,八仙神态怡然,手持法器,青花色泽沉稳,发色淡雅,绘工精致,笔法细腻,形象生动。
清康熙 青花人物大印盒
口径:18.7cm 底径:10.7cm 高:10.2cm
盒呈扁圆形,圈足,上下合扣,盒面以青花绘“指日高升”纹饰。盒身外壁以青花绘婴戏图一周。
清雍正 青花岁寒三友小坛(含座)
口径:2.9cm 底径:3cm 高:5.6cm
瓮坛状广口小罐,造型敦厚,颈部绘四组流云装饰,肩部一周绘卷草纹,腹部通景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画意清高,笔触圆润,青花发色鲜艳青翠,寓意自强不屈,品格清高。足内有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清雍正 青花鱼龙盘
口径:18.2cm 底径:10.5cm 高:3.6cm
浅盘,弧壁,盘心平坦,圈足。盘心青花双圈弦纹内绘一祥龙昂首盘旋于海天之间,四条鲤鱼甩尾跃出水面与之呼应,其间衬以海水纹,颇有气吞河山之势。盘外壁底足上方以海水纹点缀其间。“鱼化龙”又称“鲤鱼跳龙门”,是中国古代传统纹样之一。
清雍正 青花人物碗
口径:20cm 底径:8.2cm 高:8.2cm
碗撇口,口沿内敛,深腹,圈足。碗心双圈内绘“岁寒三友,松、竹、梅”纹饰,碗外壁一周绘人物故事。
清乾隆 青花花卉六角大瓶
口径:20.1cm 底径:23cm 高:67cm
瓶通体作六方形,敞口,细高颈,折肩,深腹,外撇圈足,胎质洁白细腻,釉质莹润。通体绘鲜艳的青花图案,层次分明。纹样从上至下依次为连续回纹、卷草角花纹、折枝花卉纹、变体石榴朵花托角花纹、卍字锦与花叶如意云肩纹、卷草角花纹、折枝花果纹、石榴变体如意云托角花纹等。腹部所绘折枝花果纹作为主题纹样、由桃枝、莲花、石榴、菊花等花卉组成。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隶书款。
清乾隆 青花斗彩婴戏盘
口径:15.9cm 腹径:9.6cm 高:3.3cm
婴戏题材在瓷器上的运用首见于成化官窑,后成一代名品,后朝均有所承袭,尤以晚明嘉靖、万曆最为多见。斗彩婴戏纹饰多见于盘碟一类居多,绘于盌器则实属少见。清代康雍官窑受晚明以来审美影响,表现童子婴戏的题材亦多有采用,本对即为一例。其形端庄典雅,胎体轻薄坚致,釉面光洁莹润,外壁主题纹饰为童子婴戏图,但见一群小童三五成群,神态各异,嬉戏于庭院之间,或骑竹马,或执蕉叶,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釉彩填绘细致,诸色缤纷,分外可爱,体现百子千孙、福寿双全的祥瑞寓意,也是乾隆帝对未来子孙繁盛的期许。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瓶
口径:6.9cm 腹径:8.2cm 高:27cm
侈口,短颈溜肩,直筒至底微收,瓶外壁白底,以青花绘鹤、假山、枝叶纹饰,以铜花釉水点缀花卉、蝴蝶、鹤冠等局部纹饰。